市级河长: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熊明新
河流档案
鄂州日报讯(作者尹少锋)长港河,古名江津,又名樊水、樊港、袁溪、樊川,是梁子湖汇入长江的唯一通道。长港进口为梁子湖区梧桐湖新区磨刀矶节制闸,途中流经梧桐湖新区、东沟镇、长港镇、杜山镇、鄂州经济开发区,过樊口大闸至洲尾入长江,自南向北横穿鄂州市,流经2个县级区、1个街办、3个乡镇、近50个自然村。
长港河干流全长47.5km(其中梁子湖区段12.85km),流域面积3265km2,长港流域水系主要由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保安湖等几十个湖泊组成,由于梁子湖及以上流域面积为2085km2,占全流域面积64%,故又称梁子湖流域。 长港沿线主要排水支港共37条,包括薛家沟、拾湖港、车湾港、六十港、东沟港、大治港等。
梁子湖水系格局呈现“一主两翼多支”的形式,其中“一主”指长港,现有梁子湖—长江唯一通道,主要通过樊口闸站排水入江;“两翼”主要指长港东西两侧的水网通道,“西翼”通道为牛山湖—梧桐湖—红莲湖—大头澥—瓜圻塘—五四湖—薛家沟—长江,该通道正在建设中,主要通过樊口二站排水入江;“东翼”为保安湖—三山湖—新港—长江通道,该通道中新港河治理工程已启动。“多支”包括车湾港、拾湖港、东沟港等港渠建设,部分港道整治工作正在进行。
长港河防洪排涝工程有樊口泵站及樊口二站、樊口大闸、民信闸、东港口闸、车湾闸、磨刀矶闸。
每天清晨,陈敬坤走进磨刀矶节制闸办公室;几乎同一时间,赵旌在樊口大闸管理处开始工作。
两闸之间便是近百里的长港河,是我省第二大湖——梁子湖流入长江的唯一通道,也是武昌鱼原产地。陈敬坤、赵旌分别“把守”长港河的一头一尾。
同样自小生长在岸边,同样工作28年,同样在近年担任负责人岗位。他俩有着“母亲河”畔的相似经历:既有儿时人水相亲的温情,也有一度捂鼻难近的尴尬……
去年5月起,长港河新一轮综合整治拉开序幕,兼顾防汛、环保、经济、社会等效益。陈敬坤与赵旌,又有了同样的憧憬……
十年治理喜忧参半
登顶鄂州西山远眺,便可见长港河蜿蜒萦回。“这里的水曾清甜可口,后随着城乡快速发展,保护和治理的措施没落实到位,进而导致水质下降,河色变乌。”赵旌说。
他生活的渔业村正处于长港河入江口,村民多以捕鱼为生,“以前一条船能养一家人,但由于盲目追逐收益,非法捕捞增多,水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2009年,长港河生态修复工程获批启动。这是该河第一次大规模整治,主要包括岸坡整治、涵闸泵站修缮、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共计投入4亿多元。10年过后,今天的河道绿化率达100℅,岸线自然化率为85.5℅,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旖旎风光重现眼前。
然而,水质仍不容乐观。“30年前,大家还在港里挑水吃,后来一度连游泳的人都少了。”陈敬坤说。
近些年,市区镇村四级河长分段监管,步步为营,已有成效。目前,整条河流已逐步恢复到三类水标准,在一些区域或时段能达到二类水标准。“但水质到了汛期普遍下滑,且越到下游,达标压力越大。”鄂州市湖泊管理局副局长叶斌说,长港遭遇的治理难题也一直困扰着市内其他河流。
在杜山镇旭东村,沿岸的“散乱污”企业和旱厕已被拆除,并在原地建起文化长廊,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但就在不远处,一张“霸王网”横亘水面。“违法捕鱼仍时有发生,整治的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引导,促使上下形成共识。”长港河管理处副处长程振军说。
沿线房屋建设无序、侵占河道,缺乏系统治理,导致坡岸稳定性受影响;岸边随意种养或堆放农具、渔具等成为阻水物,埋下行洪隐患;在污水和垃圾全收集全处理上,农村是薄弱环节,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亟需多部门协作应对。
江河湖统筹规划
2019年5月28日,市委书记王立在长港河除险、拆迁、清障攻坚行动现场动员会上强调,长港河是我市的生命河、发展河、绿色河,寄托鄂州的希望,承载着鄂州的未来,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高度,站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高度,加大长港河沿线两岸的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创建示范河湖,加快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推进我市河湖长制提档升级。要进一步明确长港河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打好打赢长港河除险、拆迁、清障攻坚战,还百里长港水清岸绿生态美,为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江南田园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7月25日,市长刘海军在长港河综合治理推进会上强调,深入推进长港河综合整治,是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鄂州环境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只要下定决心,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只有各方协同,才能确保一河清水入长江;只有持续发力,才能建成美丽长港新画廊。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到系统整治与长效管理并重,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构建美丽长港新画廊。
2018年9月26日,市委副书记熊明新主持召开督办协调会,督办长港河综合整治各项工作落实。他强调,要从严落实四级河湖长制,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勘界确责、拆违还河工作,还长港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先治污、再治险。”鄂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熊明新是长港河市级河长。继推出《鄂州市长港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后,他又提出长港河近期整治六大措施:拆建、除险、去耕、监测、绿化和美化。
其中,监测措施需进一步加强。过去只有磨刀矶、樊口两个监测点,现在全流域退田还湖、破垸还湖后,有些区域的界限不再明显,如东沟镇和长港镇两区交界,需要新增监测点,有利于追责和考核。
2018年秋季,熊明新特邀梁子湖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站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丹商讨长港河治理对策。于丹认为,长江、梁子湖、长港河的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
从2013年起,梁子湖鄂州水域500平方公里范围内退出一般工业;2017年,梁子湖通过长港河向长江补给了6亿多立方米二类水。
而在长港河另一端,“长江大保护”同样捷报频传:全市319家“散乱污”企业清零,通过各类码头整治腾退岸线10.85公里,并逐步复绿。
为有源头活水,长港河治理关键在“动”。“两端闸门每年打开6个月左右,以保证水体流动,但到了5至10月的汛期,不得不关闭。”赵旌说,这几个月江水上涨,开闸有可能造成江水漫灌,甚至江中血吸虫等病害也可能进入内湖。如贸然开闸,防汛风险难以把握。
如何既确保防汛功能,又让长港河真正“动”起来?这是包括于丹在内许多专家苦苦思索的问题。“先做减法,替长港河疏通‘血管’,提高水的通过量,倒逼河水流动起来。”在2019年3月全市长港河专项整治动员会上,熊明新如此部署。
自2019年5月28日长港河除险、清障、拆违攻坚行动动员会后,鄂城、梁子湖两区区、镇(新区、街办)、村三级领导全力以赴,尤其是在流域沿线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下,为期1个月的长港河清障、拆违任务基本完成。截至7月1日,两岸沿线的两区、五镇(新区、街办)、21个村应拆违建1679户79795平方米,已全部拆除。
历史上,鸭儿湖水系、三山湖、保安湖等都曾属于梁子湖水系,与长江相连。建堤围湖、分隔湖汊、沿湖开发等活动,隔断了水体间的流通,仅剩长港河樊口大闸一个入江通道。随着樊口第二电排站的建立,鸭儿湖水系八湖连通工程的推进,以及洋澜湖生态补水工程的完成,大水网“疏经通络”,长港河汛期关闸或许不再是唯一选择。
打造人水和谐生态
眼下,长港河旭东段生态护坡正在铺设。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本次整治以旭东段为示范区,采用亲水平台加生态护坡的措施,体现人水和谐共生。
沿长江岸线,与长港河相连、投资3.89亿元的青天湖湿地即将完工,面积约2700亩左右,其中湖泊占比一半以上。游客由此东行,则步入三国吴王故都避暑宫,以及明年建成的滨江休闲公园。
长港河总流域面积3265平方千米,地跨鄂城区和梁子湖区,流经4个乡镇。泛舟河上,沿途梁子镇的乡村旅游、东沟镇的张裕钊故居和特色水产、长港镇的农垦文化和知青文化、杜山镇的休闲采摘……移步异景,处处陶然。
在梁子湖磨刀矶节制闸,除了水闸还有一道行船闸。“这里的构造和三峡大坝类似,为今后旅游开发预留了空间。”陈敬坤说,长港河深具备行船条件,且距离适宜,乘游船不到3小时可走完全程。“在整治基础之上,我们将择时与市场力量合作,对长港河提档升级。”叶斌说,早在2000年,鄂州市有关部门就对长港河作了概念性规划,以期打造人水和谐、林水相映、江湖相通、吴楚风格的生态长港。
起笔是河道治理,落笔在美丽乡村建设。目前,长港河沿线乡镇全部启建污水处理厂,并确保常住人口200人以上的村湾及生态敏感地区实施旱厕全拆除、厕所全入户、污水全处理。“我们的愿景是景观良好、水质优良、岸线生态、环境舒适,发展滨岸适河的经济业态,高质量促进城乡融合。”熊明新说。“长港河哺育着百余万人口,将山水、沃野、市井串起,是秦淮河的3倍长。”于丹说,如果整治好了,长港河的“桨声灯影”同样值得期待。

长港河樊口入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