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1217651/2018-208625 | 发文字号: | 无 | 发文日期: | 2018年07月01日 |
发文单位: | 市水务局 | 发布日期: | 2018年07月01日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效力状态: | 有效 |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围绕落实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攻坚战等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和生态环境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推进民生水利水务工程建设,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取得一定成效。
一、防汛备汛,从紧从早
今年6月,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于绍良视察我市防汛工作,对我市做好今年防汛备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围绕省委要求部署,我们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从紧从早落实防汛准备工作。
(一)狠抓防汛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4月8日,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后,我市于4月9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市防指及时调整完善市、区、乡(镇)防汛责任体系,还将河湖长制与防汛抗旱责任制有机结合,市级河湖长分别到责任区域检查河湖管护及防汛隐患排查情况。对全市36座水库的“三大责任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设立公示牌,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狠抓汛前检查及隐患整改。成立7个检查组,对水利工程、预案修编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各地开展汛前自查及整改,检查发现的106处度汛隐患已全部整改。各级河湖长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清流行动”,清除花马湖港、长港、新港、薛家沟围网养殖等行洪障碍物50多处、清除杂草3万多吨。
(三)狠抓应急管理。根据水雨工情等相关因素的变化,对各类防汛抗旱预案进行完善。各地对麻袋、编织袋和砂石料等主要物资器材进行了补充。全市已储备砂石料8万立方米,块石3.25万立方米,桩木1.07万立方米,编织袋126.4万条、编织布4.03万米等防汛器材。各区按照干堤每公里30至50人防守的标准,已对三线劳力登记造册。全市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各泵站、涵闸、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四)狠抓科学调度。去冬今春,抢抓长江水位较低的有利时机,开启樊口大闸、上港闸等沿江涵闸,抢排内湖渍水8亿多立方米。入汛以来,市防指坚持每周会商,市水务、水文、供电、气象等部门积极配合,科学研判水雨工情和防汛形势,提出工作措施。目前,市内主要湖泊水位均比去年同期偏高,多蓄水1.2亿立方米。抓住有利时机,对引江水对洋澜湖实施生态补水。
二、水利补短板,加快实施
根据省市水利补短板工程建设计划,樊口二站、梁子湖流域湖堤加固、民信闸移址重建、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红莲湖到大头海连通等续建工程加快实施,三山湖至洋澜湖生态补水、中小河流治理铁咀港、沐鹅港、余湖港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一)实施防洪排涝工程。启动实施梁子湖西翼通道工程,即打通梁子湖—梧桐湖—红莲湖—五四湖—薛家沟—长江通道。实施了樊口二站工程、梁子湖湖泊堤防加固工程,对民信闸移址重建工程,新建红莲湖至大头海连通通道。目前,樊口二站主泵房、防洪闸、进出口翼墙等加紧混凝土浇筑,武昌大道桥、民生桥施工进展顺利;梁子湖湖泊堤防加固工程的夏大湖南北大堤加固工程已完成分部工程验收,广家洲大堤小南湖堤、外傍堤和三山湖南北大堤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东井大围和南北洼堤防加固工程加快实施,梧桐湖北堤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民信闸已可启闭发挥效益;红莲湖至大头海连通通道正在开展护坡及景观绿化。实施,对35.1公里堤防进行加固,广家洲大堤等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其余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启动花马湖流域水系综合治理近期工程,新建上中湖连通通道,启动花马湖二站建设。王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招标工作。
(二)实施退垸还湖工程。按照省市《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方案》及《退垸(田、渔)还湖实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对14处圩垸进行退垸还湖,还湖总面积8.71万亩。我市率先实施了曹家湖、垱网湖退田还湖还湿工程,增加、恢复湖泊水面2万余亩。还将启动黄田湖退垸还湖工程,恢复湖面6255亩。通过退垸还湖,增加湖泊面积,提高了防洪调蓄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三)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启动实施三山湖至洋澜湖生态补水、小桥港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与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沿湖排污口治理等措施一道,实现对洋澜湖的综合治理。实施红莲湖到大头海连通工程,促进红莲湖水体流动,改善其水生态环境。继续实施华容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铁咀港、沐鹅港、余湖港政治工程,畅通毛细血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三、污水治理,全面铺开
根据规划,到2018年底全市拟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6座,2019年新建1座,总规模20.53万吨/天,200人以上村塆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
(一)统筹规划。按照《湖北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指南》要求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引领、厂网同步、建管一体、全程监督”的原则,我市着眼于市域1596平方公里,把城市与农村污水处理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谋划,将主城区、新区、集镇和农村纳入全域污水处理范围,构建“四位一体”的污水处理体系。修编《鄂州市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专项规划》,编制《鄂州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工作2017-2018年实施方案》,印发《鄂州市污水处理管理暂行办法》。
(二)高位推进。市政府将城乡污水治理工程列入重点督查事项,通过会议调度、现场督查、专题研究等方式,加快推进工程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方面: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出水达标一级A标准;日处理60吨污泥处置中心投入试运行,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加速实施。航空都市区再生水厂将于2019年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方面:梁子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规划建设的10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2座(花湖、红莲湖污水处理厂),在建的长港、碧石渡、汀祖、蒲团、段店、沼山、东沟、梧桐湖等8座污水处理厂在10月份前全部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方面:至今年年底将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609座,目前完成过半。同时,葛店开发区、鄂州开发区、花湖开发区、三江港新区雨污分流及管网工程加快实施。
(三)严格标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以及直排入长江的污水,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一级A标准,环梁子湖生态敏感地区尾水排放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地表水三类,其他地区污水处理尾水排放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原则上不低于受纳水体水质标准,以达到我市河湖长制及自源资源资产审计的总体要求。
(四)严督实导。落实项目清单管理责任制,制定乡镇及村湾污水处理责任清单,实行周例会、月例会会商制度,信息管理实行周报、月报。市污水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市区两级工作专班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定期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及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监督检查,形成了市、区两级管理清单、全程督办的工作机制。
四、饮水安全,有序推进
围绕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保障航空都市区安置点供水安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和管网延伸工程。总投资2.34亿元的雨台山水厂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调试,排污口已封堵;总投资3.24亿元的城东水厂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及相关报批工作;总投资1.97亿元的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工程燕沙路管网正在施工,已完成600米,刘斌加压站土建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城南加压站、燕矶、沙窝加压站已完成与相关的土地(所)部门签批,待规划部门划出绿线后办理土地权证。梧桐湖至沼山段管网工程全速推进。
五、河湖长制,深入落实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省河湖长1号令和2号令,扎实开展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清江行动”,在种好“责任田”、河湖综合治理、强化基础工作、监督检查上狠下功夫,坚决落实各项措施,全面转入治理管护实战阶段。
(一)开展系统治理。治理面源污染,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三大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市关停河湖周边畜禽养殖场97家。目前,正在对310家“散乱污”企业实施清零行动,形成了“治水又治岸”的大格局。治理内源污染,全市2.2万亩围网围栏已全部拆除,1.2万亩珍珠养殖也已全部取缔。
(二)开展重点治理。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突出抓好饮用水源地、砂站码头、固体废弃物等专项整治,改善重点流域水质。实施洋澜湖综合治理,围绕洋澜湖周边入湖排口整治、生态补水、小桥港和五丈港整治截污、江碧路雨污分流、大礼堂调蓄池、泽林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等重点工作,标本兼治,还洋澜湖一泓净水。
(三)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开展河湖水质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重点河湖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启动河湖(库)划界确权,初步完成划界确权电子图标识工作。组织编制湖泊保护规划,启动湖泊保护条例立法,建立河湖保护刚性约束机制。完成河湖公示牌设立工作,对河湖情况、河湖长及职责、监督电话等信息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各级河湖长既挂帅又出征,围绕河湖保护九大任务,巡河巡湖,通过现场调研、召开现场会、专项督导,摸清河湖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16 ![]() 主办: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武昌大道471号 电话:027-60229116 联系人:刘子召 联系电话:027-60229118 点击总量: |